2025 上路,這篇讓你一次搞懂計算方式、稅率差異、降稅方法與新制重點
囤房稅計算公式怎麼算?
囤房稅本質上還是「房屋稅」
計算邏輯只有一行:應納房屋稅 = 房屋課稅現值 × 適用稅率。
雖然公式很簡單,但要算得精準,你必須先搞懂兩件事:
- 第一,房屋課稅現值 ≠ 市價
很多人會誤以為用房子的市價乘上稅率來計算,結果被嚇到。其實「課稅現值」是地方稅務機關依據標準單價、折舊率、地段率、面積等核定的課稅用價值,通常會比市價低不少,但它才是稅務計算的真正依據。 - 第二,適用稅率取決於「性質+戶數」
先判斷你是自住還是非自住,然後將全台所有非自住住家用房屋加總(全國歸戶),再依各縣市公告的差別稅率套用;如果地方政府尚未公告,就會採用財政部的基準課徵。
快速舉例(純示意,實際依各地公告):
- 一戶全國單一自住,課稅現值 3,000,000 元 → 稅率 1% → 稅額 30,000 元。
- 三戶非自住(全國合計),每戶課稅現值皆 2,000,000 元;地方公告 3–4 戶級距為 3.8% → 每戶 76,000 元,三戶全部都用 3.8%。
持有房屋數量對稅率的影響
2.0 把比賽從「各縣市預賽」改成「全國總決賽」:
- 你在全台所有非自住住家用房屋會加總成「全國總戶數」。
- 一旦跨過某級距,你名下所有非自住戶都套同一個較高稅率(不是超過的那幾戶才加重),這就是全數累進。
例如你有四戶非自住,級距是 3.8%,四戶都 3.8%;多一戶變五戶,級距跳到 4.2%,五戶全變 4.2%。這就是為什麼卡在級距邊緣的多屋族,要好好盤算是否要先賣或出租一戶。
【降級策略】
- 賣掉一戶:直接減少全國總戶數,整排房子一起降稅率。
- 改為自住:設籍+實住,符合條件可降到 1% 或 1.2%。
- 合法出租:申報租金達標,稅率可降到 1.5%–2.4%。
- 產權調整:符合規定的產權合併或分割,降低被計入的戶數。
囤房稅率分級說明
在新制下,自住房與非自住房的差距相當大。
- 全國單一自住:本人、配偶或直系親屬設籍,全家全國僅有一戶,且房屋現值未超過地方門檻 → 稅率 1%。
- 一般自住(3 戶內):1.2%。
- 非自住房屋:法定稅率範圍為 2%–4.8%,依全國總戶數套用全數累進。
財政部的示例級距為:
- 2 戶內:3.2%
- 3–4 戶:3.8%
- 5–6 戶:4.2%
- 7 戶以上:4.8%
此外,如果房子合規出租並申報租金達標,或是繼承共有,可降到 1.5%–2.4%;建商餘屋在合理銷售期 2 年內適用 2%–3.6%,超過則回到 2%–4.8%。
自住房、非自住房的差異
非自住房屋的法定稅率範圍是 2% 到 4.8%,各縣市會依「全國總戶數」訂差別稅率,並且採全數累進。財政部的示例是 2 戶內 3.2%、3–4 戶 3.8%、5–6 戶 4.2%、7 戶以上 4.8%,但實際還是要看地方公告。此外,如果你把房子合規出租並申報租金達標,或是屬於繼承共有,稅率可降到 1.5%–2.4%;建商持有餘屋,則在合理銷售期 2 年內適用 2%–3.6%,超過就回到 2%–4.8%。
多屋族最高稅率
對多屋族來說,最高的那一級4.8%,是個很痛的數字,通常是落在 7 戶以上的級距。而且,一旦踩到這個門檻,不是只有第 7 戶才用高稅率,而是所有非自住戶都要一起用。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會在級距邊緣仔細盤算,是不是該先賣掉或轉租一戶來「降級」。
囤房稅夫妻共有怎麼計算?
如果夫妻名下各有房子,系統會合併計算全國總戶數,來判斷你落在哪個級距。即使分開戶籍,只要婚姻關係存在,依然會被合併認定。更麻煩的是,如果一戶是自住、一戶是非自住,那麼非自住的那戶還是會被計入全國總戶數,用來決定差別稅率。
囤房稅對建商的影響
新制對建商同樣下了緊箍咒。成屋庫存的合理銷售期被設定為 2 年,在這段時間內稅率是 2%–3.6%;一旦超過 2 年還賣不掉,就直接套用 2%–4.8%。而預售屋在未取得使用執照前不算房屋稅,但一旦成屋入帳,就開始計入戶數並影響稅率級距。
房屋稅可以抵囤房稅嗎?
很多人會問這個問題,但答案是不行。因為囤房稅不是另一種稅,而是房屋稅的差別稅率版本。你繳的就是房屋稅,只是因為屬於非自住多屋族,被套用更高的稅率,自然沒有抵扣空間。
用找房趣調整你的房產配置
如果你想出清多餘房子、換一間符合自住優惠的物件,或是單純想知道市場行情,建議上 找房趣 搜尋最新房源。找房趣不只可以條件篩選,還支援實價登錄比價與物件追蹤,讓你在囤房稅 2.0 的新規下,更快找到適合自己的買房或賣房方案。
常見誤解 Q&A
Q1:分戶籍就能拆戶數嗎?
不行,只要婚姻關係存在,仍會合併計算。
Q2:信託可以避稅嗎?
大部分情況下會併回委託人或受益人計算,無法完全避開。
Q3:出租給親戚算出租嗎?
要看是否有合法申報租金並達標,否則不適用出租優惠稅率。
Q4:預售屋會被算進戶數嗎?
未取得使用執照前不算,但一旦成屋就會計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