繼承房屋要繳多少稅?遺產稅算法、過戶費用一篇搞懂

繼承房屋

目錄

繼承房子一定要繳稅嗎?先弄清楚哪些情況免稅

很多人以為「只要房子轉手,一定要繳稅」,但其實要看是繼承還是贈與。

  • 遺產稅:人在過世後,由繼承人承接財產(包含房屋、土地、存款、股票),如果總額超過免稅額,就要申報遺產稅。
  • 贈與稅:還在世時,父母主動把房子過戶給子女,就屬於贈與,要依規定繳贈與稅。

兩者的差別在於時間點不同,也適用不同的免稅額與扣除額。繼承不會因為「房子」就一定要課稅,還要看總遺產金額有沒有超過門檻。

免稅額與扣除額,誰能符合?

依照現行規定,遺產稅的免稅額相對寬鬆:

  • 遺產總額未達 1333 萬元 → 完全免稅。
  • 超過的部分才依級距課稅(10%~20%)。

除了免稅額,還有各種扣除額可以減輕稅負:

  • 配偶扣除額:493 萬元
  • 未成年子女:每人 50 萬元
  • 父母撫養扣除:每人 123 萬元
  • 喪葬費用:123 萬元
  • 身心障礙扣除:每人 123 萬元

這些扣除額加總後,很多家庭的實際遺產課稅金額會大幅下降,甚至完全不需要繳稅。

常見迷思破解:是不是一定要繳一大筆?

不少人聽到「遺產稅」就嚇到,以為繼承房子一定要準備大筆現金。其實常見的迷思有:

  1. 迷思一:只要繼承就一定要課稅
    → 錯!若總額沒超過免稅額,完全不用繳。
  2. 迷思二:房子一繼承就要馬上交錢
    → 錯!要先申報,國稅局會計算扣除額後再決定是否要繳。
  3. 迷思三:一繳就是幾百萬
    → 錯!實際金額依淨遺產額課稅,而且還能分期繳納。

簡單來說,遺產稅不是洪水猛獸,搞清楚免稅額和扣除額,很多人最後根本不用繳錢。

房屋繼承過戶費用要花多少?

在辦理繼承過戶時,第一筆必繳的就是登記規費。

  • 計算公式:房屋公告現值 × 0.1%
  • 例如:房屋公告現值 800 萬元 → 登記規費約 8,000 元
    規費會隨房屋價值而變動,通常在幾千元到一萬元左右,屬於基本費用。

印花稅與代書費別忘了

除了規費,還會有以下支出:

  • 印花稅:繼承過戶要貼印花稅票,通常每件 NT$200 元。
  • 代書費:若找代書(地政士)協助辦理,費用依案件複雜度不同,大約落在 5,000~15,000 元不等。多人繼承、文件繁雜時,代書費用會高一些。
  • 其他費用:例如繼承協議書的公證費、文件影印與戶籍謄本工本費等,加起來通常是幾百到一千元。

實際案例:繼承一間市區公寓的費用試算

假設:小明繼承父親留下一間市區公寓,公告現值 1000 萬元。

  1. 登記規費:1000 萬 × 0.1% = 10,000 元
  2. 印花稅:200 元
  3. 戶籍謄本、印鑑證明等工本費:約 1,000 元
  4. 代書費(協助整理文件+送件):約 10,000 元

總費用:約 21,200 元

如果家人能自行跑流程、文件也準備齊全,就可以省下代書費,整體只要 1~2 萬元;但若家族成員多、需要協調,建議找專業代辦比較省事。

遺產稅怎麼算?完整公式與實際範例

遺產稅的計算,不是單純把房子價值拿來課稅,而是要先算出 遺產總額。

公式:遺產總額 = 被繼承人所有財產(房地產、存款、股票、保險金等)- 債務與喪葬費用

這個「總額」就是後續判斷要不要繳稅的基礎。

扣除額與免稅額如何套用

依照台灣現行規定,遺產稅有一個 基本免稅額 1333 萬元,只要淨遺產低於這個數字,就完全不用繳稅。超過的部分,再依稅率級距計算。

常見扣除額包含:

  • 配偶扣除額:493 萬元
  • 未成年子女:每人 50 萬元
  • 父母撫養扣除:每人 123 萬元
  • 喪葬費用:123 萬元
  • 身心障礙扣除:每人 123 萬元

因此,實際課稅金額會比「帳面上的財產」少很多。

案例一:遺產總額 1000 萬

  • 扣除額(假設配偶+2 子女):約 716 萬
  • 淨遺產:約 284 萬
  • 判斷:低於免稅額 1333 萬 → 完全免稅,不需要繳。

案例二:遺產總額 3000 萬

  • 扣除額:同樣約 716 萬
  • 淨遺產:約 2284 萬
  • 判斷:超過免稅額 → 需繳遺產稅,按照 10% 級距計算
  • 預估稅額:約 228 萬。

案例三:遺產總額 5000 萬

  • 扣除額:同樣約 716 萬
  • 淨遺產:約 4284 萬
  • 判斷:需繳遺產稅,按照 20% 級距計算
  • 預估稅額:約 857 萬。

繼承後賣掉房子,還要再繳哪些稅?

房地合一稅適用規則

繼承房屋雖然不用繳贈與稅,但一旦轉售,就會適用 房地合一稅。

  • 計算基礎:課稅所得=成交價-(原取得成本+必要費用+改良費+持有期間相關費用)。
  • 繼承房屋的特殊點:
    • 原取得成本,會以被繼承人當初購買的價格為準。
    • 如果沒有舊資料,通常會以政府公告現值或評定標準計算。

換句話說,若父母早年買房價格很低,現在房價翻倍,轉售時課稅所得可能非常高。

持有時間影響稅率多大?

房地合一稅採累進稅率,持有時間越短,稅率越高:

  • 持有未滿 2 年 → 稅率 45%
  • 持有 2 年以上未滿 5 年 → 稅率 35%
  • 持有 5 年以上未滿 10 年 → 稅率 20%
  • 持有超過 10 年 → 稅率 15%

對繼承人來說,持有時間會繼承自被繼承人。
例如:父親 20 年前買的房子,子女繼承後馬上賣出,因為持有時間已超過 10 年,稅率就適用 15%,而不是 45%。這點對節稅非常關鍵。

繼承後買賣房屋的稅務風險提醒

  1. 低成本高價售出 → 稅額龐大
    父母早年買房價格低,子女繼承後再賣,售價與成本落差極大,房地合一稅可能動輒百萬。
  2. 持有時間沒搞懂 → 稅率被課高
    如果誤以為繼承後重新計算持有時間,可能錯誤判斷稅率。其實「繼承時間會延續前手」,能避免被課高稅率。
  3. 疏忽必要費用扣除
    仲介費、裝修費、代書費都能列為必要費用,能有效降低課稅所得。若沒申報完整,就等於多繳稅。

總結來說,繼承房子後想出售,除了先確認遺產稅有無申報完成,更要懂得房地合一稅的規則,才能避免「賣房賺了一筆,卻被稅吃掉一大半」的冤枉事。

提前規劃稅務,才能省下不必要的負擔

房屋繼承只是第一步,真正的挑戰往往出現在「繼承後的出售」。如果能事先搞懂遺產稅、房地合一稅,以及持有時間對稅率的影響,就能避免賺到售屋款卻被高額稅金吃掉。

提前做好稅務規劃,才能讓繼承變成財富傳承,而不是沉重負擔。如果你想更全面掌握房產買賣與繼承資訊,不妨善用 找房趣 這類平台,讓房產資訊透明化,省心又安心。

相關文章

購物車
返回頂端